(资料图)
尽管谁家都有冰箱,大超市现在也很多了,上海很多人还是习惯一两天甚至每天到菜场买菜,尤其是上了点年纪的上海人。无他,新鲜。早年的菜场已成记忆,现在的菜场有很多是在室内大棚里的,就像《狂飙》里高启强卖鱼的地方。但还是有一些邻里菜场。不大,但五脏俱全。那天亲戚要去买菜,我跟着去看西洋景。
菜场不大,或许叫菜店更加合适,但荤素什么都有点
这里有很多土鸡蛋,还有咸蛋、皮蛋。住在附近的人拖着小车就过来买菜了,方便得很
这里还有一点南北货,包括少不了的老干妈
地方不大,蔬菜品种挺多,而且很新鲜。不懂老板怎么控制品种的数量,就这么几件,很容易脱销,或者积存。这老板不好当
那一边是水产,都是活的
他们这里卖活的草鸡,帮助当场宰杀
老板手脚麻利,两个鸡一手一个,走到后面的房间里,一下子鸡就没有声音了,没有挣扎,没有尖叫。然后三下五除二地除毛、开膛破肚,全程用大剪刀,不用大菜刀,没有乒乒乓乓。大块分解装入塑料袋,齐活。老板的嘴更麻利。老太太在抱怨:你忙不过来,为什么不把你老婆叫来?他随口打趣:老婆跟人跑啦,来不了啦。过了一会儿,老婆袅袅婷婷来了,穿得山青水绿,活脱一个豆腐西施,但出手就是干活的样子,比老公还要麻利
这样的地方一点不高大上,但很接地气。按照欧美卫生标准,大概根本开不了业。但在上海,很受市民欢迎。在疫期,老板通过渠道为居民弄来肉蔬,解决了大问题。小区门口不让久留,就东西隔着铁栏门放下,记账走人。大家自己过来拿,微信或者支付宝照单打过来。一切都在信任的基础上。很久没有这样的信任了。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