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老台门,“微”出满满幸福感2023-06-27 11:08:11 | 编辑:admin | 来源:绍兴发布

台门,浙江绍兴传统建筑形式,不只是百姓栖身地,还传承着绍兴文化的脉络精髓。曾有记载,绍兴城里十万人,十庙百庵八桥亭,台门足有三千零,可见台门数量之多。如今,许多老台门里充满烟火气,但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设施陈旧老化,居民生活不便。这些年来,各方通过“微改造”“微更新”等有机更新形式,老台门焕发新活力。小布走进西小路、铁甲营、沈园等多个社区,探访台门微改的前后变化。

微改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台门有了“小花园”

居民乐开怀

绍兴越城区西小路60号,又称樊家台门。台门斗门楣上,镌刻着“怡静园”三字,走进台门里,静悄悄的,没了西小路老街上的喧闹声。整座台门里,共有4处天井,如今布置一新,不同造型的花坛,统一仿古的水池和洗漱台。

今年77岁的盛素英家的后门,通往右边第一处天井。天井内修建了台阶式花坛,她买来10多盆绿化,让天井内绿意盎然。“多亏了‘微改造’,让天井内的环境大变样,以前堆放着大量杂物,走路都难,苍蝇满天飞。现在可不一样,杂物清理干净,还有美观的花坛,天井成了‘小花园’。”盛素英对“微改造”赞不绝口。

右边第二处天井内,同样干净整洁,方形花坛里,有棵古树,枝叶并不茂盛,但在斑驳的台门里,焕发出勃勃生机。角落处,有口古井,井圈不足20厘米。透过井圈,井水清澈可见。“狭窄的井圈,安全性能足,不担心小孩子掉下去。”64岁的居民蒋阿姨说。天井内的古树和古井,在这座台门里,是其他天井不能比的。

据了解,樊家台门建成多少年,没有确切的记载,但从其建筑用材看,可推测建于明末清初。盛素英说,她5岁就生活在这座台门里,小时候台门居住的人多,最多的时候有近22人。如今,实际居住11户,居住人口10余人。

虽然居住的人不多,但台门内堆积的杂物越来越多,飞线越来越乱。西小路社区党委书记周丽丽说,最近在府山街道的支持下,他们以樊家台门“微改造”为试点,台门天井内的杂物集中清理掉,建造微型花坛,改造居民原有的洗漱台,统一规格和款式;同时对飞线进行整治,避免“蜘蛛网”的出现;统一设置晾衣架,方便居民晾晒衣服。

西小路是历史文化街区,这些年改造后,成为游客打卡地。但台门内环境脏乱差,经常被游客吐槽。通过“微改造”试点,居民生活环境焕然一新,其他台门居民也纷纷要求改造。接下来,西小路社区将逐步在其他台门内实施“微改造”。

相比西小路上的台门“微改造”,塔山街道缪家桥河沿6号有两幢老房子,系清朝乾隆年间状元史致光居住过的房子,是越城区文物保护点“状元台门遗址”。去年,塔山街道对状元台门进行“微改造”,包括雨污分流、路面改造等项目。在台门天井内,增设了一处小型广场,桂花树、香泡树,还有可供休息的石桌石凳。“以前台门天井内乱堆乱放,改造后变身‘口袋公园’。”居民史能训说。

据了解,去年塔山街道对辖区内的10处老台门进行了“微改造”,提升了台门的居民生活幸福感。“台门‘微改造’,居民受益,还消除了安全隐患,有效保护了台门。”周丽丽说。

微更新

原住居民搬走

台门整体性保护

绍兴越城区府山街道、塔山街道对台门实施“微改造”,留住台门里的烟火气,改善了原住居民的生活环境,台门得到有效保护。采访时,记者发现,还有一种模式,即让原住居民搬出台门,再进行专业性的“微改造”,从而对台门进行整体修缮保护。

位于大江桥草藐弄附近的缪家台门,为绍兴市文物保护单位。近日,记者来到该台门时,发现大门紧闭,但修缮一新,从空中鸟瞰,整座台门错落有致,较为完整。在市名城办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走进发现,台门分东轴线和西轴线,均配有楼屋、厢房、长廊,里面最经典的是暖阁和闺房美人靠,彰显主人不一般的经济实力。

据了解,缪家台门占地1770平方米,始建于民国时期,距今已有百年历史。相较于绍兴其他老街上的台门,这座台门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建筑结构,布局并不规整性,有着独一性。“缪家台门是一位姓缪的商人建造的,他重金聘请能工巧匠,因地制宜,巧妙灵活布局,显现了绍兴台门在严整礼制之外的变通。其他如用材上,门窗瓷雕从法国进口,木雕精美,石雕也与众不同,这样的台门弥足珍贵。”我市文史爱好者马云庆说。

铁甲营社区负责人说,2021年5月,府山街道对缪家台门进行了统一征收,征收住户30户,征收面积1700多平方米。征收之后,再统一交给市名城办进行整体性修复。“缪家台门年久失修,每逢台风天,屋顶漏雨,有一次还出现倒塌现象;台门内基础设施老化,如木板松动、光线昏暗。我们一直不敢居住,也不敢租出去,台门内留守的只有几个老年人。”曾住在缪家台门的何女士说,“通过整体征收修复后,保护了台门,也让居民不再烦恼。”

市名城办有关人士说,去年开始,他们投入760万元,对缪家台门用文物保护的理念进行修复。在修复过程中,除前期方案优化、部门协同配合,最重要一点是注重技术支撑,他们聘请了多位木匠、石匠等知名民间工匠,对材质和工艺做好双重把控,以“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它原来的面貌,像柱子的墩接、门窗的拼接,经过修复后保留原有样貌,工艺上采用木作、石作、油漆作等传统手法。

经过修复,缪家台门重获新生,也得到了彻底的保护。不久后,该台门也将得到利用,再次向市民展示它的容颜。同步征收修复的还有位于沈园社区的李家台门,该台门为明代建筑,因台门内墙壁上有太平天国壁画,被列入绍兴市文物保护单位。以前台门内居住着10多户居民,堆放的物品杂乱,墙上电线乱拉,安全隐患重重。如今通过征收后,居民搬出台门,修复后的李家台门面貌一新。

对话书记居民

记者:对台门保护有哪些建议?

沈园社区党委书记封小春:李家台门是文保单位,让原住居民搬出来,进行整体性保护,这种做法值得肯定,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由此我想到社区还有一些老台门,并没有“文保”身份,但同样存在基础设施老化、安全隐患等问题,需要政府加大修缮力度,进行有效保护。

西小路社区党委书记周丽丽说:老台门的房子,其实并不适合现代化生活,但一些老年人有感情,舍不得搬走。微改造很有必要,且应不断扩面,但改造要保持建筑原有特色,不能随意添加设施,要保持建筑美与生活便利的协调性。

沈园社区居民史能训:我们社区状元台门进行“微改造”后,台门环境变了样,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台门。但台门周边高楼林立,台门内居住环境依然潮湿,并不适合老年人生活,还是希望我们能搬出台门生活。政府能否推出自由置换房产的政策,台门居民可以置换选择。

记者手记

老台门,新烟火

古城的一条条老街上,台门鳞次栉比,构成了独特的“风景线”。随着古城文商旅结合的步伐不断加快,台门不再是单纯的居住建筑,还承载着文化和旅游的功能,其中大有文章可做。

但目前,老街上有不少静态的台门基础设施老化、安全隐患重重,老台门有机更新刻不容缓。“老街上亮堂堂,台门内一团糟。”这是部分游客的吐槽声。走进一些台门内,杂乱无章、飞线乱穿,难以落脚,低矮潮湿的房间内,居民家连抽水马桶都没有,依旧得端痰盂过日子,这与现代化的城市生活格格不入。老台门原住居民,帮古城文旅撑起城市烟火气,但他们同样要接轨现代化生活,享受城市化进程的成果。在保留台门原有品位的同时,应尽快对其进行更新,完成环境整治、管线入地、排污纳管等基础设施的改造,让原住居民真正融入现代化生活。

老台门保护要守正创新。台门是古城的一部分,是城市“活态”的景点。我们始终要有保护的理念,让台门活下来,更好地展示给大众。但我们又要有创新思维,不能固守“没了居民没了生活气息”的理念,而是更好地活化利用台门。仓桥直街上多处台门,原住居民腾空后,经过修缮,如今变身艺术展览馆、民宿等,带起一片不一样的“烟火气”,台门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换来“又一春”,这何尝不是更好的保护。

无论樊家台门和状元台门的“微改造”,还是缪家台门和李家台门的“微更新”,都是对老台门保护的有益探索,期待政府有更多的保护手段,让老台门迎来新气象,让台门人家更有幸福感!

关键词

上一篇:魅族MWC 2023 28日召开 魅族 20 INFINITY/Flyme Auto参展 天天观天下 最后一页下一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