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7月7日,生态环境部就《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公开征求社会意见。该行认为CCER重启渐近,关注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减排/节能增效等领域,碳市场预计扩容,驱动固碳需求释放、碳价值兑现。重点推荐水泥固碳仕净科技(301030)(301030.SZ);建议关注林业碳汇岳阳林纸(600963)(600963.SH),甲烷利用百川畅银(300614)(300614.SZ),高效节能设备瑞晨环保(301273)(301273.SZ)等。
事件:2023年7月7日,生态环境部就《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公开征求社会意见。《管理办法》明确项目范围,新增节能增效&设置时间限制。1)项目领域:除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减排外,新增节能增效。具体支持领域将通过发布方法学确定。2)时间限制:项目应于2012年6月13日之后开工建设,减排量的产生应在2020年9月22日之后,并且在项目申请登记之日前5年以内。3)明确禁止类型。
【资料图】
东吴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优化管理模式,方法学由申请备案变为统一征集遴选,动态更新&择优发布。
1)方法学:不再由各方法学开发者申请备案,由生态环境部统一征集遴选后发布,将持续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并择优发布减排效果明显、社会期待高、技术争议小、数据质量可靠、社会和生态效益兼具的行业和领域方法学。2)审定与核查机构:不再通过备案方式确定,而是由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会同生态环境部进行市场准入的行政审批。3)交易机构:不再通过备案形式确定多家交易机构分散交易,而是组建全国统一的交易机构。4)项目和减排量登记:由项目和减排量备案改为由项目业主和第三方审定与核查机构“双承诺”,政府进行监督检查。
CCER管理办法强化供给侧约束,全国碳市场预计扩容释放需求。
1)供给:存量供应稀缺,CCER重启渐近,管理办法强化供给侧约束,保障供给有序释放。2013-2017年全国CCER减排量备案总计约 5000 多万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累计使用约3273万吨CCER用于配额清缴抵销,叠加试点碳市场的使用,当前实际供应稀缺。CCER重启渐近,管理办法强化供给侧约束&严格管理监督,保障供给有序释放。
2)需求:初期需求上限2.25亿吨/年,碳市场扩容将带动CCER需求进一步释放。按5%抵消上限,我们测算碳市场初期纳入电力行业 CCER 需求量上限为2.25亿吨/年,待八大行业全部纳入全国碳市场后,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80亿吨二氧化碳,长期CCER需求上限有望扩容至4亿吨/年。近期钢铁、石化、建材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工作加速,碳市场预计向水泥、钢铁、铝等欧洲碳关税覆盖的非电领域扩容。
3)价格:从项目申请到减排量交易需一定时间,我们预计短期CCER供不应求价格上行。长期供给侧约束有助于平衡供需,维持合理价格区间。
碳价值增量测算:填埋气资源化、林业碳汇受益CCER弹性大,水泥固碳项目减排碳价值突出。
1)受益CCER弹性测算:填埋气资源化经济效益最突出,CCER碳价介于30-100元/吨时,利润弹性102%~339%;林业碳汇项目利润弹性达 67~222%。2)碳市场预计扩容,固碳效益测算:仕净科技年60万吨捕碳钢渣项目可直接减碳3.2万吨,间接综合减碳25万吨,碳配额价格50~100元/吨时,减碳价值弹性60%~119%,水泥、钢铁行业预计纳入全国碳市场,驱动固碳需求释放&碳价值兑现。
对标欧盟:国内碳交易市场总体发展方向相似,总量递减速度预计超海外碳价长期提升。复盘欧盟碳市场4阶段演变,我们认为总量控制和MSR机制为碳价平衡关键,国内市场发展方向相似,已具备两大核心机制雏形。当前我国碳价远低于海外,双碳目标时间紧任务重,预计我国碳排放总量递减速度拟超海外,总量收紧驱动碳配额价格长期上行。
风险提示:政策进展不及预期,方法学发布不及预期,CCER碳价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