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导人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话的消息震动世界——不夸张地说,这是今年以来国际上最令人瞩目的一次通话。连日来,从联合国到欧盟、北约,从乌克兰危机当事方到美欧等深度介入方,都众口一致表示欢迎。各大外电纷纷播发滚动消息,美联、法新等甚至播发长篇分析文章,对中国斡旋评价总体上偏积极,颇为罕见。
(相关资料图)
在网络空间里,不少网友热烈讨论“中国应该得诺贝尔和平奖”,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但是,中国式斡旋的分量,岂是诺贝尔和平奖所能衡量?况且,诺贝尔和平奖评选委员会经常昏招迭出,时不时干出毁自家招牌的事。所以,拿诺贝尔和平奖衡量中国式斡旋,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变相降格、拉低中国斡旋之分量。
一
实事求是说,诺贝尔奖的科学类、文学类的评奖,尽管偶有争议,但其权威性得到世界广泛认同。然而,政治色彩浓厚的诺贝尔和平奖展现的则是另一种迥然不同的叙事。
按照诺贝尔的遗嘱,和平奖应授予“为促进国家之间的友好、为废除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做过最大努力或最杰出工作的人”,后来评奖范围扩及机构。纵观和平奖历史,曾涌现过马丁·路德·金、纳尔逊·曼德拉、特蕾莎修女、联合国维和部队等获奖人或机构,可谓当之无愧、众望所归。说实在的,诺贝尔和平奖的名气,很大程度上也是靠这些明智选择撑起来的。
但不幸的是,诺贝尔和平奖评委会常常非要再往这一奖项上抹些政治油漆,塞点政治私货,结果把好端端一个和平奖,硬生生变成政治操弄的工具,招致反感和嘘声不断。
且不说,这一奖项曾被颁给一些破坏社会安定、引发政治动荡但契合西方口味、能为其所用的各式敏感人物(名字笔者就不一一点了),就算是颁给一些“正面”人物和机构的案例,也充满争议。
在笔者的印象中,有两个颁奖案例令人啼笑皆非:一是2009年颁给刚当上美国总统、号称要建设“无核世界”的奥巴马;二是2012年无厘头地颁给欧盟。
奥巴马的获奖只因为一场“画饼充饥”式的演讲,如今看来不是心血来潮,就是纯属忽悠。那是2009年的4月,刚刚入主白宫的奥巴马访问欧洲,一个重要的行程安排是在捷克布拉格市中心的哈德卡尼广场发表演讲。让现场3万多名民众感到惊讶的是,奥巴马的演讲不讲欧美关系,不讲美国的国际战略,不讲当时急迫的金融危机应对,反而专门讲美国新政府在核安全问题上的立场——“美国致力于寻求一个无核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当时,笔者就在现场聆听,深感这一幕太魔幻了: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库,核弹头总数约4000枚,可以毁灭地球多次,然而,美国人居然大言不惭地宣称致力于建设“无核世界”,难道把全世界当傻子吗?
让人始料未及的是,面对这样一个超级大忽悠,一些欧洲政客极为兴奋,挪威的诺贝尔和平奖评选委员会不久宣布奥巴马是当年和平奖得主,世界舆论一片哗然——瑞典甚至就评奖结果是否违背诺贝尔遗嘱展开调查,颁奖的当天有数千名示威者在会场外面抗议。连奥巴马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开表示没有获奖资格,把奖金捐给慈善机构以平息风波。
事实证明,奥巴马政府在裁减核武器方面十分缺乏诚意。一转头,2010年9月15日,美国就在内华达州一处试验场进行亚临界核试验。美国在强力反对别国发展核武器的同时,自己不但并未放弃核武器“特权”,还不断创新核试验技术以验证现有核武器的有效性及保存时的安全性,甚至还偷偷以此来发展、升级核武库。
奥巴马政府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建设“无核世界”就是一个弥天大谎,但诺贝尔和平奖评选委员会甘愿为这个谎言背书、镀金,实在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再说说欧盟获奖事。笔者在布鲁塞尔工作生活多年,对欧盟事务多少有些了解。2012年,惊悉欧盟荣获诺贝尔和平奖,第一时间联想到的就是周星驰的电影。
欧盟有没有资格拿和平奖呢?从欧盟发展历程看,从初期的煤钢联营肇始,欧洲一体化逐步向纵深推进,其初衷是通过经济社会交融避免欧洲重蹈一战、二战兵戎相见的覆辙,与诺贝尔的遗嘱精神倒也相符。但是,欧盟获奖的年份应该是煤钢联营组建、《罗马条约》签署、欧盟成立之类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2012年给欧盟颁发和平奖,就好比将已退役的乔丹评为年度MVP(最有价值球员),给一个花甲贵妇颁发青春美少女奖,让人哭笑不得。
2012年欧盟是什么状况?当时,欧洲一体化早已过了黄金期,经历多次扩员的欧盟正在经历消化不良,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和此后的欧债危机更是让欧洲雪上加霜,欧洲一体化风光不再。
那一年的欧盟干了什么惊天动地、具有和平和解意义的业绩呢?除了与此起彼伏的债务危机苦苦搏斗、“铁娘子”默克尔四处救火之外,没有啥拿得出手的作为。所以,当宣布欧盟为当年和平奖得主时,发布会现场的记者席就嘘声一片。
面对和平奖从天而降,欧盟自己都有些发懵,只好也跟着奥巴马学,把奖金捐出以消弭质疑之声。
二
今年3月,在中国斡旋下,伊朗和沙特两国在断交七年后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并重开大使馆,在北京实现了“世纪大和解”。消息传来,震动世界——不夸张地说,这是2015年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达成(美国后来单方面退出)8年来,国际社会稀缺的和平和解协议,因而难能可贵。
熟悉中东情况的人们都知道,沙伊矛盾由来已久、成因复杂,要让两国握手言和非常难。网络流传的一种说法称,如果说日韩矛盾化解的难度系数是三颗星,印巴矛盾化解难度系数是五颗星,那么沙伊矛盾缓和的难度就是九颗星。熟悉中东的朋友以热播剧《狂飙》打比方,开玩笑说,想让沙伊和解,难度比“让安欣放弃抓高启强”还要高。然而,就是这么难的事,中国斡旋办成了,因而轰动世界。
两个中东地区大国在北京“相逢一笑泯恩仇”。这是对话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为当前动荡不安的世界提供了重大利好消息,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缔造和平的能力与魄力。已经100岁高龄的基辛格就感叹,沙伊在北京和解,堪比当年他和尼克松对中国“改变世界”的访问。
沙伊和解推动中东出现“和解潮”,中东格局为之一变。沙伊关系改善更为地区国家通过对话协商化解矛盾提供重要示范。多个阿拉伯国家开会讨论叙利亚回归阿盟,卡塔尔和巴林决定恢复外交关系,土耳其和埃及改善双边关系,也门和平进程出现积极进展……国际舆论认为,沙伊和解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彰显了中国成为世界地缘政治舞台上主要参与者之一的愿望和能力。
所以说,中国斡旋给中东人民带来的福祉、给世界带来的希望,远远超过了诺贝尔和平奖的分量。
有对比才知高下。美国人怎么斡旋呢?多年来,美国以世界老大自居,想在中东事务上“执牛耳”,但往往遭遇烂尾。究其根源,是由于美国人斡旋,类似于吕布辕门射戟——炫耀武力、惯拉偏架、藏有私心。
难怪,西班牙媒体感叹:“中国的这次调解无疑是对美国施压式外交的一记耳光,美国在中东向来是用导弹和制裁来为其大使及和平特使开路。”
三
乌克兰危机升级之后,与俄乌都保持友好关系的中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当事方。中方先后提出了“四个应该”“四个共同”和“三点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
中乌领导人通话之后,中方将派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赴乌克兰等国访问,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同各方进行深入沟通。
从斡旋沙伊和解到如今致力于推动解决乌克兰危机,中国外交画风悄然转变。一些国际媒体分析,以前中国不倾向于介入国际危机和冲突的斡旋,而今中国外交更加积极主动。
中国式斡旋得到相关当事方和国际社会认可,是因为中国光明正大,没有私心,秉信以和为贵。“和合”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之一,融合在中国人的血脉之中。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都是“和合”精神的最好注脚。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正是这种“和合”精神的体现。
巴塞罗那国际事务研究中心亚太地区研究员伊内斯·阿尔科的评论比较中肯:“中国是冷静的调解人。中国希望表明自己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相比之下,美国的所作所为正在为这场战争火上浇油。”
中国式斡旋注重于做实事,真正推动乌克兰危机转向和缓、和解、和平。所以,网友们就不要纠结于拿不拿诺贝尔和平奖了,咱么也犯不着自我矮化、把自己说小了。
(读懂世界大事,请关注“伍之管见”微信公众号。)